close

  在互聯網改變人們思維的時代,K12在線教育火速成為了互聯網的朝陽產業。迅速的投資反應,與快速跟進的在線資源佈局,讓K12在線教育立刻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狀局,但百花齊放卻沒有相應形成,較投資市場的熱烈不同,K12在線教育消費市場平平淡淡。從深層看,當下K12在線教育在中國的宏觀發展與現實需求貌合神離,沒有朝著教育終端用戶需求的方向邁進,設計出教師善教、學生善學的產品模式。
  在K12在線教育燎原之勢的跑馬圈地中,其實有相當部分的教師與學生對其持開放的態度,但在目前展出的K12在線教育產品中,大多簡單粗暴把在線教育極簡化、商品化、功利化,這些簡單拼湊的在線產品對教學鮮有幫助,對學生的學習提高作用也不明顯,必然導致了無人問津。那麼什麼樣的在線教育產品才能吸引教師、學生的各級參與?
  我是老師:便於創造“網絡化”課堂
  在線教育對於大多老師來說,聽起來很火,看上去也很美,但身處其中的老師們感受卻不那麼舒暢,甚至有些詫異。
  陳老師是北京某重點小學從教多年的老師,他身邊的朋友在互聯網行業中不在少數,他本身對教育互聯網趨勢也比較有信心。身邊有一些老師已經投身在線教育一年多時間,想堅持但又困惑無解,感覺像是不務正業,“目前大多教師對在線教育的應用,都只停留在個體的摸索嘗試中,平臺沒有更多建設教師多功能化教學的應用,缺乏組織,老師零星散佈在網絡上,很難吸引家長、學生。”
  陳老師說他曾多次徘徊而沒有最終試水“上線”,“大多的教育網站只提供基礎資源,沒有考慮老師面臨的技術性困難。線上缺少一對一、一對多等互動教學的功能,教師角色完全是扁平化,無法實現真正的教學場景,自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,家長、學生怎麼會買賬?”
  這確實是老師的疑慮所在,互聯網與教學結合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核心作用,平臺以教師為核心的在線產品設計相當重要。陳老師認為線上需要給予老師足夠的參與度,“老師利用互聯網課堂提供個性化輔導才會更加吸引學生,資源分享、作業佈置、作業批改等多樣式的互動方式會讓師生情感更密切,既實現了平臺的內容分享,又讓老師得以充分展示,個性化教學是學生普遍的需求。”
  縱觀目前的在線教育平臺,不論是做題庫的B2C網站,還是在線視頻直播,都在以教師教學為核心,重點開發在線產品的多樣化交互功能,使其有互聯網特征,更兼具傳統課堂的基因。
  以教師為核心研發的清大學習吧平臺,把線下教學場景中一切“互動”的基因,用互聯網技術呈現在了“班級圈”中,“班級圈”作為教師創造網絡化課堂的載體,老師不需要擠壓業餘時間,通過電腦,老師可以隨時在“班級圈”與學生進行溝通,極大方便了老師的授課,同時利用視頻課程,降低了老師重覆工作的強度,有更多時間用在與學生的個性化服務中。這應該是最適於老師操作、理解的在線運營方式,因為在老師角度,它起碼實現了“可教”的教學體驗。
  我是學生:長期穩定的教學輔導
  河冰結合,非一日之寒;積土成山,非斯須之作。K12教育群體尤其具有這一特征,在感知、意志、情感、想象、思維等養成階段,孩子的學習是漸進式的過程,需要教學耐心的積累才會打下堅實的根基。
  在一項針對家長選擇暑期輔導班的調查顯示,有50%的家長參加輔導班是認為它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,能夠讓孩子穩定學習最佳狀態,不至於落後;有30%的家長參與輔導班是因為大多孩子都有輔導課外特長,而自己的孩子不能太一般,不能在未來競爭處於劣勢……
  一些輔導老師坦言:“家長在孩子參加輔導班過程中的攀比心理因素更多。而基礎教育不是普通的一次性消費產品,在K12的基礎學段,學習是在積累中出效果的,師生之間需要有互動來往,融入豐富的情感表達,長期穩定陪伴孩子學習的老師才能教好學生。”
  而當下大多針對K12輔導的教育產品,商業屬性太強,只是更像“互聯網產品”,而結合教育需求的“基因”太少,都像“一次性”的快餐教育,令家長、學生很無奈。
  讓學生“可學”不是簡單的事情,針對K12階段學生的特征,除了考慮其碎片化的學習因素外,還能讓其長期“碎片”中的輔導相對穩定,這實際是創造了一個“適宜的教育環境圈”,它使得孩子成長中在學習、情感、成長中都在“適宜”中,更符合K12學生的身心發展、學習成長。
  看看各類的在線教育網站,似乎“可以學習”就是在線教育,他們更多體現了“銷售思維”,而以“學習思維”做出發點的在線教育是什麼樣的?清大學習吧的“班級圈”即滿足了K12學生“適宜的教育環境圈”,這個“圈”中線上線下構建了本地化的師生圈,學生可以加入喜歡老師的班級圈,在班級圈完成課程、作業、答疑等互動,學習內容、教學服務都結合了本地化的優勢,還可以根據老師的授課給予評價,充滿趣味又能達到實際學習效果,實現了學生“可學”的學習體驗。
  堆砌起來的K12在線教育,路在何方?
  在整個2013年與2014年的第一個季度,K12在線教育賺足了關註,如雨後春筍般成長。據不完全統計,僅僅2月份,在國內經營的在線教育披露的投資額就已經突破20億人民幣,而這些投資基本上走出了2013年的天使輪及A輪的限制,多數融資都是千萬元人民幣,這是否反映了在線教育已經迎來了春天?
  李陽家在北京郊區,平日孩子上學較遠,課外的輔導更不忍心孩子再遠途奔波,於是嘗試在線教育課程。李陽花費480塊購買了有效期為一個月的高二物理課,網絡上有老師的視頻課程,有課外習題作業,但一個月過程中,李陽的孩子反映,課程都是學校老師講過的,如出一轍,而且課外習題陳舊,沒有針對性。他試著幾次在線與老師溝通,答覆基本是半個月後,這次體驗讓李先生打消了孩子在線學習的想法,“在線老師基本是虛擬的形象,如果在線教學質量沒保證,線下又找不到教課的老師,這樣的風險太大了。”
  一味全面網絡化其實讓家長很擔憂,線上學習的同時在線下又能與老師建立聯繫,是目前家長普遍的需求,目前清大學習吧的平臺模式正好解決了這種擔憂,除了在線班級圈,讓師生在線下實體店有交流的機會,滿足家長能夠真切的“看到”在線教學。
  談到在線教育如火如荼的局勢,清大學習吧創始人、清大世紀教育集團董事長張輝認為:“無論是在線教育,還是線下教育,沒有品質,沒有服務,就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,讓學生以最便捷的形式獲得最優質的教育,應該是目前在線教育產品設計的出發點。”
  誠然,任何產品營銷的方式,尤其是互聯網的方式,都是讓一切更便捷,服務更優質。與教育結合的K12在線教育產品也是一樣,堆砌一些課程、題庫資源,結果只能與教育核心背向而馳。而在教育為核心的在線教育產品設計中,清大學習吧實質性地解決了教師、學生在互聯網教學中的需求,這無疑更契合老師、學生“教”與“學”的思路。
  來源:中華網財經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K12在線教育,擁有契合的基因才深入我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82vgxb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